7月14日,省政協常委、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王殿武,副主任李孟竹、王德波,省政協委員、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、院長隋國民 ,省政協常委、鐵嶺市政協原副主席鮑鵬飛 ,省政協委員、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員鄒劍秋等一行就 “遼寧省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及創新利用”和“聚焦農民科技需求精準提供科技服務”問題來我院進行調研。
調研組首先到我院試驗田與科研人員深入交流,隨后來到我院種質資源庫進行現場調研,之后在院綜合樓三樓第一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。
鐵嶺市農科院黨組書記、院長趙慶,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學武、鐵研公司總經理龐春亮分別從農業科研院所、全市農業主管部門、種業公司的角度就調研議題做了詳細匯報。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福罡做了補充發言,一是種質資源普查、征集、利用工作非常重要,應加大力度收集種質資源,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。市農科院現有低溫庫已使用 16 年,年久失修嚴重老化,種質資源保存面臨極大困難,亟需新建種質資源庫。二是新品種研發、推廣需要項目、資金支持。市農科院基礎好,大豆、玉米在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,每年都有10個以上品種通過審定,對農業發展貢獻很大。近來年,本級財政投入不足,同時缺少上級項目資金支持,研發工作處于困境。希望調研組統籌思考,幫助爭取項目、資金。三是市農科院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服務意識,與整個大農業推廣緊密結合,充分利用省農科院的優勢深入開展院地合作。
結合實地調研與匯報內容,調研組各位領導進行了熱烈討論。省政協委員,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、院長隋國民指出,一方面省農科院將利用新申請的1.65億資金,建設超前、實用的長期種質資源庫,并愿意為市級院所保存資源。同時積極呼吁在市級院所投資建庫。另一方面針對種質資源相關知識開展培訓,提高從業人員水平。此外,省、市農科院將通力合作,提升地方院的人才、技術水平,在科研、服務上主動探索推進院地共建。
最后省政協常委、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王殿武做了總結發言。他指出這次調研的兩個議題非常有意義,種子是農業中的芯片,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、一項技術能創造奇跡,種子產業屬于高科技,是連著現在、未來的產業。國內野生資源的利用率為20%,國外為80%,種質資源利用有著巨大的潛力。鐵嶺農業有地位,作為農業大市,糧食產量100億斤,占全省糧食產量的20%,耕地面積1000多萬畝,占全省面積的七分之一,遼寧省的糧食安全依靠鐵嶺,鐵嶺是遼寧省農業的壓艙石。糧食增產依靠科技,要把鐵嶺農科院當做大院,當作重點院。1000萬畝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,在黑土地上耕種,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,鐵嶺農業潛力重大、空間重大、責任重大,要擔當起國之大者這一重擔。鐵嶺農業發展有思路,關于省院與市院怎么整合,種質資源庫如何建設等問題,將在提案建議上發力,積極推動院地合作結碩果。